文摘一

E-Learning 学习支持系统的发展历史来看 , 一般认为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

———内容管理系统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s, CMS) : 侧重学习对象和学习内容的管理 , 主要用来存储和管理教学资源以支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

———学习管理系统 (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s,LMS) : 侧重于教务教学、行政事务的管理 , 其目的是简化学习和培训的管理程序。

———学习内容管理系统 (Learning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s,LCMS) : LCMS 是 LMS 与 CMS 功能的集合。 LCMS 能够进行教务管理 , 也可以跟踪与管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 , 还可以帮助教师设计、制作、发布网络课件。

—— 摘选自《开放教学研究》第 13 卷第 5 期 / 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发展 / 谢晓林等

文摘二

学习理念的演变 ——

随着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深入 , 人们发现 , 由于教师和学生在地理位置上的分离 , 传统以教师为中心来展开的教学模式迁移到网络上的效果并不好 , 而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 所有的教学资源与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学习来进行优化配置 ,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 , 而最大的知识源泉是网络;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获取信息 ,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 并帮助学生形成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地位也应该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 , 学生应该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意义建构的主体。学生的头脑不再被看作是一个需要填满的容器 , 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

——摘选自《开放教学研究》第 13 卷第 5 期 / 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发展 / 谢晓林等

文摘三

目前网络教学的范式主要可分为两类 : 知识传递和知识建构。

知识传递教学范式 以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为理论基础,它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 强调知识传递与获得 , 并且重视强化的作用。

在这种教学范式指导下的网络教学的典型特征是: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指导下,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通过各种课件、实时讲解等方式将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强调对知识的获得与强化。因而教学平台应具备 : ①强调课程内容的管理、课程资源库以及授课内容的传递 , 比如实时视频课件等 ; ②课程规划方面 , 网络教学平台需要提供课件制作工具以方便教师准备各种材料 ; ③学习支持方面 , 平台需要提供各种通用的支撑工具 , 支持教师对学生的同步与异步辅导 , 比如 BBS 、答疑系统等 ; ④网络教学评价方面 , 强调在线测试 , 主要是基于考试评价的结果性评价 , 通过考试结果来了解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掌握情况。

知识建构型教学范式 认为学习应该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 ,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个性化的学习过程 , 学生成为教学的核心 , 教学过程由面向课程转为面向学习过程。认知建构教学方式认为 , 学习是一个社会过程 , 主张通过活动与协作来完成知识的建构 , 并且强调学生已有经验的重要性 , 以及个体差异所导致不同的知识构建过程。网络学习环境不再是教师讲解的辅助工具 , 而变为帮助学生探索、发现、学习的认知工具。网络教学应该围绕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发展、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来展开 , 而这些内容构成了支撑新一代网络教育教学平台发展的基石。

因而教学平台具备以下特征 : ①不仅仅是关注学习内容 , 更强调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活动的设计与规划 , 网络教学平台对教师课程规划的支持由支持内容规划转向支持活动设计 , 强调平台要通过各种学习活动的实施激发学生去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 ( 诱发学习的内因 ) ;②强调个体差异 , 主张为不同的学习者提供符合其特征的学习材料、策略和方法;③强调分布式小组协作 , 这就要求网络教学平台必需提供对虚拟社区和小组协作的支持;④强调分布式认知 , 课程内容不再是由教师单向提供 , 而是由师生共同建设并完善的过程 , 平台要支持课程内容的协同编辑和个性化标注 , 要支持学生参与到课程内容的生成过程; ⑤强调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 , 采用基于电子档案袋的发展性评价。

——摘选自《开放教学研究》第 13 卷第 5 期 / 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发展 / 谢晓林等

文摘四

网络教学平台发展的总体趋势

网络教学平台下一发展阶段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明显趋势和特点 :

标准化———当前 E-Learning 标准的制订和普及日益受到重视 , 其设计和开发必须考虑到对国际主流标准的兼容 , 否则其数据无法被其他平台识别和处理 , 也无法兼容主流厂商的课程、资源等内容 , 推广应用必然会受到极大的阻力。因此 , 标准化是网络教学平台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强开放性——— E-Learning 的普及和深入应用必然要求平台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 一方面能够和其他相关系统交换数据、互联互通 , 另一方面要能较好地适应需求的快速变化 , 通过小代价的服务替代升级或者流程重组就能实现“按需定制”的要求。具备强开放性的网络教学平台才能在未来要求复杂系统协作和动态演化的环境下保持强大的竞争力。

个性化———和面授环境相比 , E-Learning 环境下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更显著 , 因此 , 优秀的网络教学平台必须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需求 , 为风格各异、起点不同的学习者提供合适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其他学习支持服务 , 而相关标准

和技术的发展也为这种需求提供了客观条件。

智能化———本体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网络教学平台向智能性的方向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智能化的网络教学平台将能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更为强有力的支持 , 减少简单和重复性的操作 , 而且还能为教师和学

生提供经过分析处理后的教学和学习建议。

高级智慧共享———传统网络教学平台强调学习对象的共享 , 下一代网络教学平台将在此基础上 , 强调对设计层面的高级智慧进行共享和重用 , 不仅让优质的教学内容借助信息技术得以分享 , 更让优秀的教学设计能为更多的教师和学

习者享用。

分布式知识建构———传统的网络教学平台强调通过网络来传递学习内容 , 下一代网络平台将以促进学生分布式知识建构为重点 , 强调学生在与他人的讨论与交流中完成知识建构。学生甚至可以参与到课程内容的建设中来 , 并且在这一参与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建构。

——摘选自《开放教学研究》第 13 卷第 5 期 / 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发展 / 谢晓林等

文摘五

E-Learning M-Learning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移动设备性能的增强 , 各种手持式移动设备得到广泛的应用 , 越来越多的人都在通过各种移动设备来获取信息 , 与人交流。移动学习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型的学习模式 , 成为目前国内外教育技术界研究和探讨的热点。移动学习是通过移动通讯设备而实施的数字化学习。它是数字化学习的扩展 , 但与数字化学习相比 , 移动学习不仅具备数字化、多媒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特征 , 而且还有其独特的优势 : 学习者不再局限在电脑面前 , 而是可以随时、随地、随身地进行学习 ,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 , 移动学习的方便灵活性满足了学习者的要求。

根据教学模式的特点 , 移动学习的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代 :

第一代移动学习基于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 主要考虑内容设计、内容传递和无线交互 , 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迁移。其典型的学习模式有 : 课堂即时信息反馈系统、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学习服务、“播客”服务等。

第二代移动学习是基于建构主义理念而发展起来的 , 强调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 , 借助社会交往与周围环境的交互 , 通过移动设备作为知识处理和加工的认知工具来解决真实问题、习得技能。典型的移动建构型学习模式有 : 移动环境

下基于问题的学习、移动探究式学习等。

第三代移动学习以“一对一”学习情境认知为特征 , 其主要特点是通过移动技术以自然的方式模拟真实与逼真的情境与活动 , 以反映知识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方式 , 从而为理解和经验的互动创造机会。不过由于技术发展的限制 , “一对一”学习的目前应用还很初级。

——摘选自《开放教学研究》第 13 卷第 5 期 / 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发展 / 谢晓林等

文摘六

智能答疑——

和传统的答疑系统相比 , 下一代智能答疑系统的基本特点是对任何用自然语言文本表示的问题 , 不需人工辅助而能给出明确的答案 , 在 E-Learning 环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① 是有效的知识源 , 对于知识基础不同、能力水平不同的学习者所提出的各类问题都能够及时给以应答。

② 它是信息检索的工具 , 能够对 Web 进行检索 , 并能针对问题的疑问点返回问题的准确答案 , 而不是像商业搜索引擎那样仅仅给出一个 URL 列表。

③ 它是友好的学习伙伴 , 能不厌其烦地回答学习者提出的问题 , 帮助学习者克服对提问的恐惧。

④ 它是重要的人机接口 , 能全面记录学习者提问过的问题 , 通过对问题的统计分析可以获得更多有意义的信息 , 如学生的知识水平、当前感兴趣的话题、对教学的疑惑等 , 这些信息可用于辅助建立学习者模型。

⑤ 它是有效的教学工具 , 借助这个工具 , 教师可以构建基于问答的启发式网络教学模式。

学习资源共享——

是指一个学习对象可被多个学习系统利用 , 系统互操作性则是指多个系统及组件之间能够交换与使用彼此的信息。学习资源的可共享性和系统的互操作性对于教学平台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具有决定性意义 , 而标准化是保障学习资源共享和系统互操作的根本途径。

——摘选自《开放教学研究》第 13 卷第 5 期 / 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发展 / 谢晓林等

文摘七

从自主学习到协作学习

自主学习 对施教者提出的基本任务在现代学习社会,施教者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在校学习的学生来说,学校是学习的主要场所和主渠道,教师是最主要的施教者。自主学习要求施教者应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同时辅之以必要而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使学生自主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具备与现代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学习、生活、交往、生产以及不断促进自身发展的基本素质。

协作学习 (Collaborative Learning) 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 ( 学生 ) 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它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它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学生学习中的协作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此外,协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业绩、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对待学习内容与学校的乐观态度、小组个体之间及其与社会成员的交流沟通能力、自尊心与个体间相互尊重关系的处理等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摘选自《开放教学研究》第 13 卷第 5 期 / 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发展 / 谢晓林等

Last modified: Sunday, 16 September 2012, 10:03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