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术报告预告登记(开题、中期、答辩)

       为加强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推进学术创新,特开通“研究生学术报告预告区”。我校研究生和教师可以在预告区及时发布和了解有关研究生学术报告的信息,届时参加。也可就某学术报告展开专题讨论与交流。

报告人: 陈张兼
学号: 2016212036
学院: 教育学院
报告类型: 第一次学术报告
日期: 2017年09月29日
时间: 14:00
地点: 教育学院33楼328会议室
导师: 孙立会
题目: 基于互联网的教育理论创新研究-研究综述
内容提要:

   互联网以其独特的形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极大地转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更促进更有教育上的革命性转变。但从多方面的有关信息化教学应用现状和调查反馈来看,我们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21世纪,在通讯技术的基础上我们的生产力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教学模式却依旧以建构主义为主要教育理论或仍有不少依托行为主义的教学模式,教育与社会脱节、教育与技术分离等问题显现。

   就我国教育理论创新而言,相较于西方明显不足,教育理论的创新一直处于瓶颈。有关教育理论创新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有关西方教育理论的引进、应用与本土化;有关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离现象与出路的研究。在教育理论创新上国外一直具有较好的优势,多表现为理论的创新成果与教育理论的实际应用。以20世纪60年代即互联网创生的时间为节点,国外诸多的教育思想与研究热潮在20世纪60年代与20世纪80年代内迸发。20世纪60年代教育思想可以分为强调“学”的主体与强调“教”的主体。至20世纪80年代互联网技术已经逐渐成熟,信息通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育矛盾激化。教育研究者们更加突出学习者个体,将学习者视为一个复杂的、主动的人。21世纪互联网技术渗入生活,更渗入教育许多研究者为解决当代教育科学问题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总而言之,国内外教育理论创新都存在一定的时代倾向性,教育理论创新重点在于方法论的创新从而跳脱出既定理论框架以及体现中国特色。由国内外教育理论框架分析可知,我国教育理论体系构建的方式受西方影响同样采用的是“目的—手段”的思维模式。主要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三个方面。在一定意义上,这种模式为我们创生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理论体系提供了思维起点。

图片:
登记人: 陈张兼
登记时间: 2018年04月25日 星期三 15:1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