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术报告预告登记(开题、中期、答辩)

       为加强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推进学术创新,特开通“研究生学术报告预告区”。我校研究生和教师可以在预告区及时发布和了解有关研究生学术报告的信息,届时参加。也可就某学术报告展开专题讨论与交流。

报告人: 王会娟
学号: 2014213067
学院: 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报告类型: 第一次学术报告
日期: 2015年03月20日
时间: 09:00
地点: 天津大学17楼348
导师: 丁国生
题目: 大环抗生素涂层毛细管在手性拆分中的应用
内容提要:

作为一种结合电动及色谱为一体的技术,毛细管电色谱技术具有高效及高选择性的特点,已成为分离科学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依据柱子的制备方式,毛细管电色谱可分为填充柱,整体柱和开管柱。与前两种模式相比,开管柱具有制备方法简单、操作过程不易产生气泡以及分离柱效高等优点,但由于低的相比,其柱容量较低,大大限制了其在实际分析中的应用。

目前,常用的制备毛细管开管柱的方法有自组装单分子层、硅烷基功能化和层层组装法等,但实现过程都较为烦琐,其中一些过程反应条件还较为苛刻。2007年,Lee等报道了一种蚌粘附蛋白的仿生材料聚多巴胺,它能够在各种有机和无机材料表面形成一层薄的、强粘性的涂层。聚多巴胺涂层的制备条件温和,方法简单,只需将所要修饰的材料浸渍在多巴胺的碱性溶液里放置一段时间即可。聚多巴胺不仅具有强粘附性,而且其含有的官能团还能够通过迈克尔加成反应或希夫碱反应接枝具有-SH、-NH2等基团的化合物从而对材料进一步改性。此外,聚多巴胺涂层的厚度还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时间以及反应的次数来进行控制。聚多巴胺涂层的这些优点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已被用于生物、医学和化工等领域。

手性分离是分离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而开发新型的手性固定相一直是该领域的热点之一。作为一种较新颖的手性选择试剂,大环抗生素具有手性识别能力强(可通过氢键、疏水结构、酰胺键等与手性化合物形成多重作用)、适宜各种操作模式(正相、反相和极性有机相)等优点,目前已成功地应用于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等领域。糖肽类大环抗生素结构中大都含有氨基,因而能够与聚多巴胺膜中的官能团反应结合。通过这种制备方式来制备手性开管柱,具有制备过程简单、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可克服大环抗生素类手性固定相常规制备方法反应条件苛刻、手性选择试剂易分解从而导致柱子批次重现性差等缺点。

 

图片:
登记人: 王会娟
登记时间: 2017年04月26日 星期三 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