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尊身卑”,“扬心抑身”的观念曾经长期主导着人类文化发展,也引发了学者的反思。——论据(尼采、马克思的观点)——人学视域:人是物质身体与精神身体的和谐统一——中国古典文化重视物质身体,但将人视为德性的存在,将物质身体视为德性身体,是等级秩序的体现,使物质身体受到束缚——清代,物质身体与精神身体同时被规训——晚晴,重新思考人,将人作为物质身体与精神身体的协调统一,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一个世纪后,身心分离、重心轻身又成为摆在中国教育面前的严重问题。
身体教育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
一、礼仪与辫子:传统文化与权力对身体的宰制
二、缠足:社会习俗对女性身体的规训
三、“念背打”的灌输式教育:传统教育对身体的束缚
四、身体教育的展开:人的重新发现与身体的初步解放
文化传统、社会习俗以及教育方式的变化,使得人的身体获得了初步解放。尤其是在晚清兴学过程中,人们对待身体的态度与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教育由纯粹的书本知识灌输开始向灌输与动手相结合过渡,经验知识受到重视,学生的物质身体得到伸展。但是,这种解放仅仅是开始而且有其限度。当人被理解为精神身体的存在时,物质身体就会被忽视,身心和谐发展就是一种奢望而非现实。需要注意的是,以应试为目的的灌输教育引发的身体问题,不仅广泛存在于今日的基础教育阶段,还存在高等教育阶段,甚至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加深而趋于严重。发生在晚清时期的身体教育问题,依然是今日中国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