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径流总量控制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增加研究区域下垫面的渗透性,是雨水能够直接下渗,减少径流的产生,达到减排的目的;其主要的技术是渗透技术。二是直接对降水进行存储与利用,其主要技术为降水的存储技术。要实现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的主要设施有下凹式绿地、雨水湿地、垂直绿化、绿色屋顶、渗透塘、植草沟、生物滞留设施、综合调蓄设施以及透水铺装等。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是指通过自然与人工强化的渗透、蒸发、蒸腾、集蓄、利用等方式,研究区域内累积整年控制的降水量与全年总降水量的比值。
低冲击开发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海绵城市的开发与改造建设中,坚持在源头实现雨水径流的减排、严格过程控制、实施排放口的末端处理,达到城市降水渗、蓄、滞、净、用的综合效果。在控制水量的同时,加大对城市水质的监督与管理,控制面源污染。使城市在开发建设及改造后,其排放流量能够接近开发前的径流量排放水平。
在年径流总量这一核心控制目标中,主要依靠控制降水的体积来实现。最终达到保护与改善城市的生态系统与环境,实现新型城镇化下的生态与城市健康协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