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术报告预告登记(开题、中期、答辩)

       为加强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推进学术创新,特开通“研究生学术报告预告区”。我校研究生和教师可以在预告区及时发布和了解有关研究生学术报告的信息,届时参加。也可就某学术报告展开专题讨论与交流。

报告人: 于博
学号: 1014207056
学院: 化工学院
报告类型: 第一次学术报告
日期: 14 May 2016
时间: 6:00 PM
地点: 14教学楼334
导师: 陈志坚
题目: 功能化核壳型纳米粒子的设计与制备
内容提要:

文献报告。核壳型纳米粒子是以一个尺寸在微米至纳米级的球形颗粒为核,在其表面包覆数层均匀纳米薄膜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多相结构,核与壳之间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相互连接。广义的核壳(Core-shell)材料不仅包括由相同或不同物质组成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材料,还包括空球(Hollow sphere)、微胶囊(Microcapsule)等材料。核壳型复合微球集无机、有机、纳米粒子诸多特异性质于一体,并可通过控制核壳的厚度等实现复合性能的调控。通过对核壳结构、尺寸的剪裁,可调控它们的磁学、光学、力学、热学、电学、催化等性质,因而具有诸多不同于单组分胶体粒子的性质。它在材料学、化学组装、药物输送、生物化学诊断等领域具有极大的潜在应用价值。近年来,设计、合成单分散、可控核壳型纳米复合粒子已成为众多杂化材料、纳米材料等领域研究的热点。

根据核壳成分的不同,主要可分为3类:有机-无机型、无机-有机型和无机-无机型。这些核壳结构的设计都是有针对性的,一方面是采用性质相对稳定的外壳来保护内粒子不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另一方面是通过表面包覆将外壳粒子特有的电磁性能、光学性能、催化性能赋予内核粒子,改善核粒子的表面荷电、表面活性与稳定性、分散性等。近年来,核壳型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越来越多,主要有表面沉积、离子交换反应、超声化学、自组装(静电组装、气相沉积、化学镀)。

随着人们对纳米材料认识的不断深入,对其研究也逐渐从制备简单的纳米颗粒向设计和可控合成具有特定功能性质的纳米复合材料方面过渡。内核微球直径的可控性与壳层组装包覆的可裁剪性,不仅决定着核壳型复合微球的结构与性能,还对以核壳型复合微球为基元组装而形成的光子晶体的带隙、有序介孔材料的性质等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对SiO2@GePS@CuSiO2@AgSiO2@Au等体系进行研究发现,在基于核壳结构材料的计算与设计、壳层有效均匀与可控包覆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未来研究核壳型纳米复合材料及其组装体系不仅要揭示核壳型纳米复合微球的形成机理、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还要揭示核壳型纳米复合微球光子晶体或有序介孔的组装机理、功能性质与核壳结构属性等之间的定量关系,寻找核壳结构可控与性能可裁剪的新型合成技术,探讨核壳结构的量子效应等。

 

图片:
登记人: 于博
登记时间: Thursday, 28 September 2017, 11:36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