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不稳定性与自杀尝试之间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结果具有不一致性。一些研究者认为情绪不稳定性能显著预测自杀尝试,但一些研究者对此并不认可,我们对此进行了综述。
情绪不稳定性是边缘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中(除自我伤害外)与自杀行为最为相关的症状。Yen、Rihmer等研究者先后从边缘性人格障碍入手,探讨情绪不稳定性与自杀尝试的关系。Yen等研究者(2004)曾对621名被试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只有情绪不稳定性和童年期性虐待可以显著预测个体的自杀尝试。Rihmer和Benazzi(2010)曾选取双相障碍、抑郁症患者,对情绪不稳定性和冲动性对自杀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情绪不稳定性个体的自杀率为58%,冲动性个体的自杀率为37%,通过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情绪不稳定性和冲动性都能显著预测个体的自杀尝试。Anestis等研究者也在127名被试中得到了类似的结论——情绪不稳定性可以显著预测自杀尝试,后续在2012年还发现情绪不稳定性和个体先前自杀尝试可以显著预测两周后的非自杀性自伤。在将性别因素和情绪不稳定性结合在一起研究时,Witte等研究者(2009)发现:情绪不稳定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可以显著预测自杀尝试,具有高情绪不稳定性的男性报告的自杀尝试更多。除了对情绪不稳定性与自杀尝试的关系进行直接研究外,一些研究者还尝试对二者间存在的机制进行探索。Aas等研究者(2016)发现情绪不稳定性中介了童年创伤和自杀尝试。Anestis等研究者则发现情绪不稳定性可以调节自伤对自杀尝试的影响(Anestis et al., 2011)。与上述结果不同,Brezo等研究者(2008)认为自杀尝试和非自杀尝试个体、单次和多次自杀尝试在情绪不稳定性水平均没有显著差异。陈程(2017)的研究则发现在控制焦虑、抑郁、冲动性以及情绪强度等额外变量的前提下,情绪易变性不能显著预测个体的自杀尝试。
此外,同自杀意念一样,一些研究者还就情绪不稳定性的某一维度与自杀尝试的相关关系进行探索。例如,Nock等研究者认为情绪反应性与自杀尝试呈现显著正相关(Dour, Cha, & Nock, 2011; Najmi, Wegner, & Nock, 2007; Nock et al., 2008)。Brezo等人发现过去至少进行过一次自杀尝试的个体中,高水平情绪调节困难与多次自杀尝试相关。
综合上述研究结论,情绪不稳定性是否可以独立预测自杀尝试还存在一定争议,未来还有待我们验证。考虑到当前研究总量较少且所用回顾性评估的固有缺陷,后续研究者应该运用更富生态性的生态瞬时评估来对其验证,从而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杀的情绪机制。有研究者认为,未来情绪不稳定性与自杀关系的研究重点可能是关于二者的机制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