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媒体联盟在2015年发表的《地平线报告》中指出,未来五年或以上,学习方式将向深度学习转变,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研究的学习等深度学习的方式将逐渐进入课堂;短期一到两年内混合式学习将被更多的采用,学生将有效利用智能终端设备实现已有经验与真实生活情境与课堂的融合,通过良好的沟通、合作和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做到意义建构,学以致用。
新兴学习方式来源于教育教学理论在新时代、新环境中运用新的技术与方法开展的教育教学实践,在Web2.0时代,仍需要深入理解教育教学理论,结合互联网时代提供的技术与方法支持,从而更好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活动。下文将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在新教育教学理论观点下倡导的混合学习模式、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并指出它们对于构建网络学习模式的指导意义。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基本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通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学习活动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情境,借助教师与同学的帮助,通过协作和会话的方式,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被认为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中的四大要素: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探索全新的学习理论,形成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指导思想。
(2)指导意义
那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网络教学有怎样的启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自己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已有的背景知识经验,自我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个建构知识的过程,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运用原有的经验超越教师所提供的新信息,另一方面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因此,在网络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手段及工具,以及相应的信息,即学习资源,在网络环境中,选择是多种多样的,另一方面要提供给学生产出新建构出来的知识的途径,即学生生产知识的工具。
但是仅凭个人的知识建构是完成不了学习的,要依靠社会共享和协商进行深层次的建构,学习者不可能仅凭一己之力在社会实际生活中完成学习,必然要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和协作,通过对话、协商、沟通,学习者能看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在不同观点互相碰撞和融合中,个人的知识建构被逐渐完善。因此,为学习者们提供一个可以进行知识共享、协商、交流和协作的网络环境,以及相应的在线互动工具,是必须的。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有明确的自我学习目标,这一点在网络学习中格外重要,因为在网络环境中的学习者脱离了教师实时的监督,所以提供工具使学习者可以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自我反思,是必要的,以便于学习者诊断和判断是否达到自己设置的学习目标,是否需要修正和改变自己的学习策略。
因为网络教学中师与生分离的特点,因而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教师可以多多了解学习者,对他们进行个性化指导;教师可以采取多种策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挖掘他们的潜能;教师安排难度适宜的学习任务,促使学习者积极投身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营造一个互相理解、信任、支持、帮助的学习氛围,使得学习者在网络上形成一个共同体,教师也可以在其中设计讨论或者共同协作的活动,积极与他人进行互动;网络学习资源种类繁多、渠道多样,如果不仔细筛选,将会成为学习者学习的阻碍,那么需要教师精心选择、设计、组织和传递学习资源;除了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也需要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不仅是学习的最终效果,还有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者努力程度与能力的提升。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基本理论
“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根本宗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个体知情意的完美融合、和谐统一。人本主义探讨完整的人,而不是把人的行为表现、认知过程、情感障碍等割裂开来加以分析,它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有发展的潜能,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有发挥自己潜能的内在倾向,即自我实现的倾向。
在如今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随时随地学习的环境里,以及倡导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等理念的时代里,网络为人本主义所强调的个体的主体性与潜能的充分挖掘与发挥提供了强大而有力的支持,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发现自己所要发展的潜能,并通过网络学习将其实现,这是传统的实体课堂学习方式所不能做到的。每个个体具有学习的潜能,在合适的条件下,他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是能够释放出来的。学习是个体潜能的充分发展,也是人格与自我的发展。而且这种学习是以个体的积极参与和投入为特征,是一种自发、自主、自觉的学习,是从自我实现的倾向中产生的一种学习,学习者可以自由实现自己的潜能,以获得更充分的发展。
(2)指导意义
在网络学习中,人本主义更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促进作用。学习者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与步骤,并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与活动;学习者要不断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监控和反馈,评价学习内容、方式、方法、结果,及时发现不足,向自己设定的目标靠近,实现自我;除了自我学习,也可以进行同伴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承担学习责任来增强学习动机。那么教师作为促进者,应该指导学生学习活动的进行,教师为学习者创造学习环境来促进意义学习,调动他们的学习动机;帮助明确他们的学习目标和需要,合理安排学习活动和学习材料;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给予学习者充分的信任,鼓励他们挖掘自己的潜力、进行自我发展。
三、混合学习的教学模式
(1)基本概念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线教育(e-Learning)迅速发展,推动教育领域的革新,并产生了很多新的教育思想与理念。在e-Learning应用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其跨时空、高效率的优势带来的优越性,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也逐渐体会到,e-Learning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方案来解决。“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一词最先出现在企业培训领域,考虑到培训对象在时间与地点方面的多样性需求,企业在应用e-Learning 进行培训的实践中,逐步探索把网上培训与传统培训相结合,即采用传统课堂教学与远程教学相结合。人们逐步探索出采用课堂教学、分组讨论、专题研讨及网上远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相比单纯的在线学习,混合学习更加有效、适应性更加灵活,它不断发展,走出了企业培训领域,影响了教育领域,甚至影响了教育技术的发展。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育学院教学系统技术系与信息学院双职教授柯蒂斯.J.邦克(Curtis J. Bonk)在他编著的《混合学习手册》中将混合学习界定为:面对面教学和计算机辅助在线学习的结合(a Combination of Face-to-face Instruction with Online Learning)。基于这个界定,混合学习的形式可以是非常多样化的,教育者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学习需求和学习情境,将教学理论、教学方式、教学技术等混合来进行教学,这正为应用混合学习模式进行教学的教育实践者们提供了依照自己的教学需求并且可以创新教学的机会。
(2)指导意义
研究者李克东与赵建华在他们的文章中提出了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工具依据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及特性,可以提供给网络混合学习中的不同学习步骤以支持,举例如下:
基于技术的技巧可以提供给混合学习内容的支持
内容 基于技术的技巧
公告 LMS、电子邮件
总揽部分 邮件、网络研讨会
自定步调的学习 基于Web的指南、电子书、电子绩效、模拟
咨询决议 电子邮件、常见问题解答、即时信息
示范 网络会议、模拟
实践 模拟
反馈 电子邮件
结束部分 电子邮件、网络研讨会
证明 基于Web的测试
柯蒂斯.J.邦克也提出了混合学习模式对教师教学的特殊要求:首先,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对混合学习方案的设计,要尽可能的将实施方案细化,为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指引(清晰的指引);第二,重视学生的评价和反馈,并适时调整课程和活动设计(评价和反馈);第三,发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共同建设课程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热情去熟悉开放教育资源和各种社会性学习软件(学生的知识产出);第四,不要同时尝试太多的新方案,每个学期最多一到两个,太多的新技术放在一起反而会折减教学的效果。
四、基于项目的学习教学模式
(1)基本概念
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符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可以在单纯的线下教学中开展,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来进行混合模式的教学。基于项目的学习强调通过反映人们真实生活、学习环境的教学实践,来培养学生完成实际工作、解决问题、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无论在知识、技能、动机、情感方面都会增强自我组织管理能力,也会更加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成功,PBL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能够自觉学习,有良好的自我导向能力,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的创新型人才。
基于项目的教学的核心是“项目”。“项目”是要在一定时间里,在预算规定范围内需达到预定质量水平的一项一次性任务,基于项目的教学就是教师组织学习者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执行、总结和评价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基于项目的教学强调的是学习者通过完成与真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活动进行学习,强调在项目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我决策力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通过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跨学科的、弹性时间限制的项目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在专业领域的研究能力和创造力。
(2)指导意义
在基于项目的课程教学中,项目活动是学生和教师的主题,是教师根据多元知识的关联性建构成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项目活动,这些项目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问题情境,学生根据自己个性特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在项目活动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各种相关知识,重复利用所学的知识,通过与同学的协作,不断地来解决深入发展的问题,使得教学知识经过加工和运用,进入长时记忆。项目活动有其自身的中心教学使命,每一项目活动的完成都要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师也可根据现实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设计项目活动,将要求细化到项目中,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在融合了信息技术的混合教学模式中,网络教学平台能够提供工具以及使用工具的组合,通过系统的支持作用,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在真实的课程项目活动情境中,完成对课程教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使得学生的学习深入化、能力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