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1日下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孙松先生给我们讲述可有关中国深海探测与研究体系建设方面的知识。长期从事海洋生态学和生物海洋学研究,曾三次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在国际上首先证实南极磷虾在自然环境下存在负生长,并建立了利用磷虾的复眼直径与体长的比率关系判断其负生长程度的方法;在我国近海生态系统演变和生态系统灾害研究领域,率先开展浮游动物关键种和功能群的研究,在灾害水母的暴发机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分别被《Nature》、《Science》报道;在深海探测与研究领域,率领团队完成了我国第一个海洋领域大科学工程项目“科学”号综合考察船建造、深海探测与研究平台的配置和研发,对深海极端环境与生命过程开展综合探测与研究。
孙先生首先从目前中国海洋开发方面谈起,谈到中国虽然领海面积广阔,但是大部分区域仍然处于待开发状态,尤其是在深海领域,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和生物群落,因此深海探测和开发研究对于国家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接着孙先生谈到了当前中国深海探测装备的研究和制造,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这方面是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但是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目前中国深海开发技术和实力正在赶上西方发达国家,深海探测取得了重大进展,整个报告过程让我对中国目前的深海探测现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收获颇丰。 |